从1979到1980年间开始尝试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作家主要有

王蒙:王蒙是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活动变人形》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倪吾诚的心理活动展开,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是意识流手法较为明显的作品。刘索拉:刘索拉是一位知名的音乐家和作家,作品《你别无选择》在1980年代初引起了轰动。

王蒙在1979年至1980年发表了《布礼》《夜的眼》等短篇小说,作品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采用意识流、内心独白等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意识活动。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也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回忆、联想和幻觉等,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

一般认为大陆作家王蒙和莫言也算意识流作家。

后来,英国小说家梅·辛克莱把这个名词引进文学,她用“意识流”来称呼陶罗赛·理查生等人写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一类小说。其突出特点是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表达方式,采取直接叙述意识流动过程的方法来结构篇章和塑造人物形象。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描写,具有较大的浓缩性和凝聚力。

与此同时,茹志娟则以《剪辑错了的故事》成为了新时期最早尝试意识流创作的作家之一。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将现实与梦境、回忆与想象交织在一起,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复杂而多变的世界。

意识流小说正是在这一总体转向中的一个集中和强化了的体现。 最早的这批作家作为反思文学中的重要力量,他们以新颖的艺术姿态创作了一些独特的文本,并内蕴了深层的主题思想。在1979年到1980年推出了第一批探索性的作品。这其中如宗璞的《我是谁?》1979,《三生石》1980。

意识流小说有哪些?

1、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也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希腊神话为背景,通过展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自我的探索,反映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乔伊斯运用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展示了人物意识活动的连续性和非线性特征。

2、《墙上的斑点》《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首部意识流小说。在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里,主人公偶然抬头,注意到墙上的一个小斑点。这个小斑点成为触发点,引发了他/她意识的飘逸流动,带领读者进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幻觉和遐想之中。

3、《墙上的斑点》《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飘逸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

4、刘以鬯则是中国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其代表作如《酒徒》、《对倒》、《链》等,均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心理描绘,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面貌。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探索。

5、《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这部作品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的一段摘抄如下:我们赋予不可知以名字,名字为我们塑造了不可知的形象,并指引我们寻找一个实体,将名字与实体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