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本书为中国《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最佳专栏--“钩沉”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时代彻底湮没与忘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故去的名校校长,铁肩辣手的报人,以及在世界面前代表中国的外交家……你可以看到那些熟识的名字:梅汝璈、陈望道,你也可以忆起那些或许淡忘的名字:蒋南翔、蒋百里……围绕着他们的一幕幕鲜为人知的传奇轶事,通过本书在历史零散与完整的记忆中生动再现。他们曾经的理想,他们的面容和言行,他们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在徐百柯的文字中一一复活。
作者简介 · · · · · ·
徐百柯,1978年生于四川成都。1996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社。目前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编辑、记者。2004年6月《冰点周刊》人物版“钩沉”开栏,徐百柯主笔两载。2006年,“钩沉”被评为年度《冰点周刊》最佳栏目。
目录 · · · · · ·
一、在辉煌的余光下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李赋宁:说不尽的英语
冯友兰:两束雄文,一抹背影
赵元任:多“好玩儿”的语言
梅汝璈:孤寂大法官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叶企孙:大师的大师
吴大猷:孔子式的物理学家
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
何廉:经济学一叶
谭其骧:绕不过的“悠悠长水”
陶孟和:把“社会”变成“学”
蒋廷黻:蒋廷黻的那股“劲儿”
卢作孚:一个传奇大亨
二、守护气节的身影
邓广铭:逝去的学风
雷海宗:历史的碎片
潘光旦:教育的忏悔
吴组缃:尊重自己的尺度
徐中舒:从不说假话
傅鹰:被毛泽东“钦点”的教授
容庚:宁跳珠江,不批孔子
蒋天枢:师道的重量
杨廷宝:建筑为了什么
赵紫宸:工楷写耶稣
蔡公时:民国第一位抗日烈士
蒋百里:亦武亦儒真豪杰
三、一校之长,今安在
周诒春:被遗忘的清华老校长
梅贻琦:中西合璧真君子
蒋南翔:两种传统之间
蒋梦麟:北大“功狗”
马寅初:硬朗的“兄弟我”
傅斯年:刚正不阿真书生
张伯苓:巍巍乎南开大校长
陈垣:保住民族的文化
唐文治:如何“读经”
陈序经:能请来大师的校长
许崇清:独立之思想
马相伯:一老南天身是史
李登辉:被遗忘的复旦校长
陈望道:不止译宣言
四、前辈已逝,不可追
王芸生:彻头彻尾的新闻人
张季鸾:“民国故报人”
胡政之:报人逝,报纸亡矣
邵飘萍:昔日《京报》的“铁肩辣手”
林白水:嫉恶如仇,以身殉报
黄远生:从末代进士到开山记者
孙伏园:他走了,副刊死了
方大曾: 传奇消失在1937
王小亭:“缺一半”的抗战影像
张元济:不可再现的高度
王云五:谴责与推崇之间
伍联德:留下一片旧时风月
徐伯昕:生活书店掌舵人
五、真名士自风流
王瑶:魏晋风度
金岳霖:断裂的逻辑
叶公超:还是文人最自由
陈贻焮:教授的性情
曾昭抡:不修边幅的名教授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黄侃:“斯文”的传说与真实
蒙文通:儒者豪迈
缪钺:清淡文人
何鲁:真名士自风流
罗念生:我不要那个,那个是虚的
周太玄:科学家的人文情怀
袁翰青:化学家的别样气质
丁西林:奇妙的混合体
施蛰存:逝去的风度
六、背影渐远,犹低徊
司徒雷登:别了?司徒雷登
杨晦:沉默的五四英雄
张申府(上):记忆的证明
张申府(下):真相的颜色
曹聚仁: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吕彦直:中山陵的记忆
吴兴华:天才的悲剧
马约翰:体育亦有名家
曹靖华:苏联文学和那个年代
杨荫榆:找不到真实面貌
陈西滢:傲慢与偏见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作品详情
文件名称:《民国那些人》
更新时间:2020-05-21
详情列表:
💡声明
本站收录优秀作品内容、精彩书评、互联网技术文章、软件使用手册、书籍作品杂谈等内容,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如有读书交流沟通的想法可联系taoshuzhai521@163.com。博主会第一时间反馈,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