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漫画系列》– 诙谐的叙述 奇葩的视角

原创书评 3年前 (2020-06-27) 1,017 人围观 0
半小时漫画系列

最近看了半小时漫画系列,觉得很不错,题材涵盖了历史、经济、文学、科学、中国史、外国史等。角度新颖,很有创新。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

突然想到《诗经》、《满江红》、《千字文》、《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于是写了这么一段:

心昭昭,天地表,乾坤可逆行人道;
路遥遥,吉凶兆,日月盈昃火自着。
读英雄,谈民众,泾渭分明水向东,
说一统,论中庸,雨雪纷飞唤潜龙。

其大概意思是:一颗追求大道的心,天地可鉴。得人心,哪怕没有天时地利,也可以打赢。(比如武王伐纣)。如果失去了人心,无论占卜凶吉,哪怕敌人很遥远,日积月累你也会内爆。(比如短命秦朝十五年灭亡)这些个戎马沙疆、出将入相,我们现代人谈起来很酣畅,仿佛它们如泾渭分明一般自然,江水向东一样不断。远交近攻,四海一统,独尊中庸,我们把他们当作国家的历练。她是一条深渊巨龙,在饱经风霜后复苏,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动。

如果不是学术研究,我们读史的切入点,大多是引前车之鉴,绝未卜之险。可是,和平年代了,哪来的的打打杀杀、哪来的宏图霸业、哪来的黄粱风、帝王梦?原来,并不是没有地方施展你的才华了,而是平台改变了。义务教育普及,历史进了教科书,成了考场的玩物。不只是考场,媒体、职场、家庭,哪一个不需要历史积累的经验来管理?打点形象、疏通人脉、规划项目、监督日常。为了培训好员工,高管推荐给他们历史书翻翻。即使不用苦苦相逼,也会有人去书店读一个下午的《明朝那些事儿》。历史不再尘封于精英们的典藏库,而是流入了寻常百姓家族。这是历史知识的大众化。这个大潮下,出了这么一本《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诙谐的叙述,奇葩的视角,非常欣慰。

其实,我们关注的,不能仅限于读历史的人。这些读者也加入了历史本身。不知道你发现没,我们一直鼓吹的“历史”,还不都是那些英雄悲愤、江山美人?比如这本书里的,

范蠡西施隐湖畔,东周列国轮值班;
始皇统一度量衡,四面楚歌垓下完。

也只有把这些大名鼎鼎的人调出来,我们才有材料调侃。

其实不然,历史一直是关于我们普罗大众的。

大秦如果只有嬴政,没有耕战积极的“隶农”、没有意气风发的“士子”,能远交近攻,四海一统?

没有芸芸众生抵抗宗教垄断的思想,哪来的文艺复兴?

还比如清朝风雨飘摇,朝鲜民族可就说了,他们要把世宗大王在15世纪发发明的韩文字用上,增强民族意识,建立一个主权国家!(哪怕这个国家只是一个想象的民族聚合体。)

只不过,为了方便史学家们陈述,为了加强读者的印象,不得不抓几个典型,像管仲的尊王攘夷,像张良的决胜千里,像韩信的多多点兵。正因为这些那些,这本《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更显得精彩。因为它把不苟言笑的帝王们简化成了搞怪的人物,把智勇双全的谋士骁将,脸谱化成了,或大腹便便的小圆球,或佝偻矍铄的糟老头。这些还不就是我们熟知的众生百态?

这是否引发你的思考,我们如何对待历史呢?

不过是死记: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和揭开了“闭关锁国”面纱下的破败这一意义?

不过是嘲笑:吕雉把戚夫人断手断脚,削成了“光棍”,原来古代原配对小三也这么刻薄?

不过是叹息:孔子常说不偏不倚,却在青年时期,也容不得沙子一粒?我想不是的,我们应该以民众的视角,把历史中的道理吸入到我们民众的生活里。具体实行怎么做,空谈道理遂不说。

现在,照照镜子,看看我们自己的“成长史”。我呢?我之所以喜爱历史,是因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寒窗孜矻的背影,悬梁刺股的笔挺;戎马阵前的介绍,千里之外的喧嚣。但你发现,这些人,怎么大多是些贵族出身的?(项羽、张良、…除了韩信、刘邦等)再看看“当代史”,竟然也是一些“贵族”在统治!而我们心中的子牙子房、神将商鞅、枪戟榔槺,竟然成了填鸭后的呛啷!(这些历史事实,因为当前的教育体制,必须要死记硬背才能变成分数,才能“有用”)多花几分钟闲聊历史的花边都是奢侈。

所以,这个“二混子”不是说了吗,离开了体制教育,才有这部作品。其实,你不需要通过拒绝体制教育,来明白这些。相反,你一定要挺过体制教育,跳到一个更好的平台,有足够的时间、金钱, 360度无死角地领略历史的精彩。

半小时漫画唐诗

《半小时漫画唐诗系列》

半小时漫画唐诗,我却看了三小时。

还不错。幽默诙谐。三颗半星。

不适合作为唐诗启蒙。因为容易造成认知屏障。

适合有唐诗基础,有判断能力,时间少,又想大概了解唐诗的人看。

初学者容易被带偏,熟练者,则全当消遣。

一、文学

所谓诗词,其实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它们记录着一个个时代的变迁,是历史的旋律,同样是记录历史,史书是国家视角,记录的是帝王将相史,而诗歌是个人视角,记录的是个人的喜怒哀乐。

讲文学要先明白历史,文学只是抽离出来的,并非单独存在,每一种文学形式,都与当世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社会形态,风土人情等存在关系。

因为文学是一种灵感,其产生必定发自内心的要求。即当代文人根据一个时代的人情、风俗、世故,以符合时代本质真性的思想和观念,去记录一个时代的旋律。

因此,各时代的文学,就像一贯的水流一样。虽千变万化,但有迹可循。

二、诗歌发展

《诗经》→ 《楚辞》→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其他暂且不提。单说唐诗。

  • 唐诗发展

岁月更迭,朝代起落,诗歌的发展和积累,也在每一代中不断完善和进步,添砖加瓦,修修补补,直到走到大家都预料不到的诗歌巅峰——大唐盛世。

唐诗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武林高手,把前人的内力全都化为己用,不仅融会贯通,而且还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唐代诗歌的巅峰主要表现在节奏和感情这两个大方向上。

1、节奏越来越丰富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丰富。

2、感情越来丰富,就像有句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家命运的剧烈变化,给了这些诗人无穷的心理冲击和创作灵感。由此造成了大唐盛世。

  • 唐诗流派

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 、五绝、五律。

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三、点到即止

  • 初唐四杰领路人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 贺知章承上启下

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贺知章即邀李白对酒共饮,不巧,贺未带钱财,遂解佩带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换酒,与李太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在诗歌从初唐转向盛唐过程中,贺知章是非常重要的纽带,是他把初唐诗人的理念传承给后来的盛唐诗人。

  • 盛唐李白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本打算耗尽一生的时光来完成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梦想。但又因为性格和命运的关系,屡屡受挫,所以,他的人生和他的诗都充满了矛盾,洒脱之下掩藏的是他郁郁不得志的落寞和不甘。

另外,关于李白逝世的说法有很多,比如:喝酒太多;病逝;捞月亮掉水里淹死。多数都充满极其浪漫的气息。

  • 带刀诗人高适

高适是个人生赢家,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打仗很在行;作为一个兼职诗人,边塞诗写得无人能比。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 七绝圣手王昌龄

高适爱讲故事,善于把边塞的爱恨情仇娓娓道来,比如代表作《燕歌行》。而王昌龄是个摄影爱好者,善于写景,然后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写景当中。

王昌龄非常注重通过周围的景物描写,来烘托氛围,表达感情,借景抒情,以景喻情,情景妙合,意与境浑。这就是传说中的情景交融。这对中晚唐诗歌的影响也很深。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佛系王维

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他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并创立了“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苏轼对其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诗的一个特点就是,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用词造境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息,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
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四、最后分享三个知识点

1、唐朝诗歌成风的原因?

唐朝科举的主要科目基本上就是进士和明经,其他科目逐渐都被废除了。其中进士的考试内容主要是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的考试内容则主要是时务策和经义。

因为诗赋文章的考试难度要大于经义的考试难度,所以考中之后的前途就好。当时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又由于进士科的考试内容是诗赋,所以唐朝人读书时自然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写诗上。

2、文人命运为何多数坎坷?

坎坷,与文人个性是分不开的,文人之性,多“狂”、“狷”、“逸”
狂者高蹈进取、仗义执言、志行不掩,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极富进取精神和异端精神,激发强烈的主体意识,狂傲不拘,形成一种狂飙激荡式的艺术风格和人格境界。
狷者有所不为、特立独行、不同流俗,在浊世中能保持自己高洁耿直的人格,具有一种孤高耿直、纯朴自然的美,是一种率真纯洁的本真人格。
逸士超然物外、遗世独立、天地同游,他们面对异化的现实,隐身山林田园之间,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进行审美活动,体认生命的大道,达到无拘无束、无系无缚、自由豁达的精神境界,进入身心合一的审美境界。

3、唐朝之后,诗为何没落?

“当一种文学形式繁复到专业性很高的时候,它可能达到巅峰,可同时一定是下坡的开始。”
唐诗在经过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强化之后,天花板已经高到了一个层次,后面的人,写诗再想超过这些人,已经很难了,他们已经成了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所以,文化想要继续发展,就只能另辟蹊径。于是,宋词接手。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系列》

引用培根论读书的一段话:有些书只要阅读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有些书是需要通读的,但也不必过于用心,对少量书是需要精读的,而且是认真细致地读。有些书可以请人代读,再由人做出摘要来读就可以了,但这种阅读方法只限于阅读那些次要的和二流的书籍。

半小时漫画系列作品,是适合作为入门通读的好书。但各位看官,可别疏忽了这本书末尾的40本参考文献:自不必说施议对先生的词学研究,不必说曾大兴先生的古典文学地理学,不必说刘学锴先生的唐宋文学研究,不必说叶嘉莹先生的古诗词领读,以及叶先生的老师顾随先生的古典文学批评与鉴赏、不必说王水照先生的苏轼研究,不必说邓广铭先生的宋史研究,更不必说词学宗师夏承焘先生文史馆袁行霈先生,古典文学及新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语言学奠基者王力先生的作品……古典文学或古典诗词的脉络,已历历在目。

买椟得珠,人生乐事也。

写在最后....

半小时漫画可作闲暇时阅读,若要真正的了解历史、唐诗宋词等相关题材还需书友们多多阅读一些经典文集呀。说起来是半小时,如果精读,每个知识点都可深入研究且每个知识点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单拉一条线出来足可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