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 三国人物是怎么说“你我他”的?
原创书评 3年前 (2020-07-07) 1,272 人围观 0热血你我他,
桃园三大咖,
同休共戚是一家。
一起出生入死是必须的,然而联系感情,沟通交流也很重要。那么我们自然会想,在对话的时候,这些个三国人物会用什么样的人称代词呢?
读完《三国演义》,我们可以把其中出现的人称代词可以归为三大类:
第一人称,我、某、吾、俺、偶、孤、朕、我辈、我等、吾等。
第二人称,你、汝、尔、你等、汝等。
第三人称:他、彼。
别小看“我”,我的名字可是刻在甲骨文上了!到了三国时代我最牛逼!刘备小时候就说了,“我”要是当了皇帝,也要坐上气派的龙辇!不幸晚年沆瀣,舍弃仁德之本取小家之义,依溪傍涧驻扎在夷陵,焦头烂额七百里,令人不胜唏嘘。
“吾”类似于我,吾不过出生更晚,但逼格更高!从州牧,晋升到中郎将,再被封为大将军,吾曹操不能老是“我我我”地自称!这就好比家业大了要多娶几个小老婆,府上扩建要多添置几件家具似的,称谓也得升级!
后来吾升官到公了,吾不仅没有因“奉天子以令不臣”而得到赞誉,反而被天下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讨伐。越来越感到高处不胜寒,实力尚且单薄的“孤”,要迎战名门望族袁本初!
“俺”好像是出生于宋代,这也说明了“俺张飞”是穿越史诗的存在!然而张飞自称“俺”的时候,后面都有“哥哥”。“俺哥哥斩了华雄”、“俺哥哥大汉皇叔”,可见手足情深。这也让他在急于报仇之际的未捷身先死更加凄凉。
还有“某”与“偶”,谦虚大智如老叟。在进谏或请命时常用,比如东汉司徒王允说:“偶有家伎,敢使承应。”,然后就把超级大美女貂蝉献给大胖子董太师了。还有李肃进言苦恼的董太师:“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然后吕布就成了“三姓家奴”了。
视线移到第二人称,“你”一般是和“我”连着用的,“我打你”,恨意直白。“汝”和“尔”都挺拗口的,一般是用于上级对下级、古稀对桃李的各种谈话中。
为大家编了一段顺口溜,更方便记住这些人称代词:
"汝"对"吾",
好比敌阵对本部,
"他"为第三人称单数,
"之"与“彼”时而单又时而复。
王侯自称"孤",只因居高处?
帝胄有君储,"朕"不容复数!
当然,最后两句我稍微解释一下:
“孤”虽说是古代帝王的一种称呼,但新华字典翻一番,还有孤僻、孤傲、孤单、孤独的意思。我认为你可以这么理解,王侯高处不胜寒,尤其是那位曹阿瞒,疑心太重,杀人于梦中。所以可以自称“孤”了。
帝胄,即帝王家族,他们都有自己的王储,也就是王位继承人/太子。这里的“朕不容复数”有两层意思。一为皇帝是至高无上,天子的权威独一无双。当然,如果他并非人心所向,自是会被取而代之,于是曹丕怙忯群臣之忠心,逼得年近中旬的汉献帝禅让。其中的工作还是华歆这个深谋家来做的,说什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上合天心,下合民意”。(个人觉得还挺有说服力,这让拒绝他的刘协皇帝看起来很不识好歹。) 第二,天下不大不小,却容不得两个皇帝胡闹。可惜傻呼呼的袁术不听,比如傻呼呼的袁术拿到玉玺,一言不合就称帝,那肯定是要遭人讨伐的节奏,连他“奴才种子”的哥哥袁绍都拿他的任性没办法。
结合英雄豪杰的发家史,来了解一下人称代词还是蛮有意思的。最后,一点小小的思考,历史毕竟是由人记录下来的,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知道。相应地,他们是怎么对话的,以什么样的称谓和语气,我们也不得而知。只知道,那些骁将的搦战喊叫、厮杀咆哮、和阵前的自我介绍,都随着淘尽英雄的滚滚长江,而安详海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