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衰亡史》— 漫长帝国,终归尘土

原创书评 3年前 (2020-07-11) 1,164 人围观 0
罗马帝国衰亡史

汪洋里的一条船 — 东罗马帝国

几个月前就已经拜读完毕,却迟迟没有动笔写作业。一是需要时间先佩服一下自己,居然啃完了这部煌煌巨著;二是也需要时间沉淀一下这千年沧桑,沉淀的结果就是东罗马九十几个皇帝已经成功地忘掉了九十个😅。

吉本的书是从整个罗马帝国的衰落开始写起的,因为以前已经写过西罗马,这里就开篇单写东罗马。(远处传来一个悲愤的声音:“没有什么‘东’罗马,没有什么第二罗马,也没有什么希腊帝国,更没有什么拜占庭帝国,老子就是罗马。我国虽然有两个皇帝,但同属一个罗马。失去西半部之后,也仍然只有一个罗马。任何声称“两个罗马”、“一东一西”的言论都是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都必将受到历史的唾弃。”)

这个声音我们且不去管它,因为在历史长河中,东罗马的存在感,相对于罗马或者西罗马来说实在低得可怜。尽管如此,东罗马的生命力却又异乎寻常地顽强,处在地理、种族、文明的交汇点上,硬是挺过了一千多年的烽烟。我们经历过的匈奴、突厥、蒙古,东罗马都经历过;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日耳曼、波斯、阿拉伯(只打过一仗)、十字军、北欧海盗、奥斯曼土耳其,东罗马也经历过。在无数洪流的碰撞中,东罗马俨然是一条穿梭整个中世纪的世界线,更像是汪洋里的一叶孤舟,漂泊者,见证着。

一、离合 (395 — 611)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大帝去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罗马算是正式分家,后世也大多把这一年定为东罗马帝国的起点。此时的东西罗马仍像并驾齐驱的双子战舰,领土还算完整,但实际上已经只是个空架子了。日耳曼各部族被匈奴人驱赶着压了过来,起先是作为难民与罗马联手,击退了匈奴后转身就与罗马起了摩擦。最终,西罗马亡国,东罗马独自幸存了下来。

几十年后,查士丁尼大帝和名将贝利萨留横空出世,收复了整个意大利、北非以及西班牙南部。东罗马盛极一时,仿佛又恢复了往昔罗马的荣光,《查士丁尼法典》和圣索非亚大教堂都建于这一时期。

连年征战势必导致国库空虚,查士丁尼死后更是祸不单行,意大利四处反叛的同时,黑死病鼠疫来袭。两次鼠疫过后,东罗马帝国消减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君士坦丁堡更是半数以上人口死亡。(所以鼠疫并不是蒙古人第一次带入欧洲的。提起瘟疫,不由得联想到武汉这一个月来备受关注的疫情,从病毒杀伤力和传染性上来看,这次并不能算是一场大疫,然而由它引起的恐慌、焦虑、失望、愤怒,混合着牺牲、激励、逆行而上以及众志成城,实在是让人百感交集。不知道如果遇上黑死病这样的超级疫情,湖北之外各省的反应会是什么样的?)

二、盛衰 ( 615 — 802)

随着内乱而来的就是日耳曼人从西方、阿瓦尔人从北方,以及波斯人从东方的侵略,东罗马永久地失去了意大利北部和粮仓埃及,罗马免费向平民发放面包的制度也告终结。

紧接着更为强悍的阿拉伯帝国兴起,取代了波斯,攻占了北非和中东,这些地区随即伊斯兰化,直至今日。要不是凭着海军的秘密武器— 希腊火,君士坦丁堡只怕早已经易主了。也是在这一时期,拉丁语不再是东罗马的官方语言,希腊语成为唯一官方语言。这之后的东罗马也因此常被人称为希腊帝国。

连续抵挡了三次伊斯兰大军的围城,东罗马终于安静了片刻,直到八世纪末的欧洲武则天— 伊琳娜出场,这位太后剜掉了亲生儿子的双眼后登基成为欧洲的第一位女皇。此时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还是认可东罗马为罗马帝国的唯一正统,如此天赐良机,罗马教皇果断抓住,拒绝承认伊琳娜女皇,转而加冕声望日隆的法兰克国王查理曼为罗马皇帝,继承西罗马的衣钵。东西罗马再次名义上分裂,查理大帝曾打算迎娶伊琳娜女皇,好为自己正名,只是他的使者刚到君士坦丁堡,女皇就被众臣罢黜了。

三、中兴 (867 — 1057)

伊琳娜女皇被罢黜不久,东罗马迎来了第二段辉煌时期。出身奴隶,却自称祖先是亚历山大大帝私生子的巴西尔攫取了皇位,开创了马其顿王朝。

这个王朝倒是不负“祖上”的威名,在希腊帝国极受欢迎。整军备战,不仅收复了今天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对抗鼎盛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如潮的进攻也毫不逊色。

马其顿王朝的穷兵黩武,同样以国库空虚为代价,最终陷入了内乱纷扰,而外敌也随之而来。来自北方的诺曼人夺走了西西里和那不勒斯,而来自东方的塞尔柱土耳其更为恐怖,他们连续击败阿拉伯和东罗马,占据了圣城耶路撒冷和全部小亚西亚。

至1054年,东罗马与罗马教廷的宗教矛盾也终于不可调和,东正教与天主教互相开除教籍,也为日后的劫掠埋下了阴影。

四、梦魇 (1081 — 1204)

纷乱之中,科穆宁家族的阿莱克修斯夺得了帝位,开始了科穆宁中兴。面对诺曼人和突厥人的夹击,阿莱克修斯左支右绌,不堪其扰。无奈之下,他向威尼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出了求援信号。满心期望招来一小股精锐雇佣军的皇帝完全低估了教皇在信众中的忽悠能力,数以十万计的骑士和平民,浩浩荡荡地向东方进发,轰轰烈烈的十字军东征吹响了号角。

因为教义的分歧,十字军经过东罗马帝国境内时,首先劫掠的是东正教教堂和村庄。东罗马人只求尽快将十字军运过海峡,打发去小亚西亚,俨然送瘟神一般。十字军东征有胜有负,在中东建立了四个十字军国家,东罗马也趁机收复了半个小亚西亚。然而,双方的摩擦与不满也日胜一日。

终于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尚未见到一个异教徒,威尼斯和十字军就向东罗马挥起了屠刀,攻下了坚不可摧的君士坦丁堡。奸淫掳掠,三日封刀,欧洲最富有的首都被同教兄弟劫掠一空,其惨状恐怕只有1527年的罗马之劫和1900年的北京之殇可以相比拟。威尼斯抢回去的古希腊青铜驷马至今仍矗立在圣马可教堂的门楣之上(现在的是复制品,真迹已经保存在大教堂博物馆)。

十字军随即在抢来的国土上建立了拉丁帝国,东罗马人逃到了海峡对岸,在小亚西亚西部建立了尼西亚帝国和其他几个小国。虽然仍号称罗马帝国,但已全然是个亚洲国家,仿佛孤悬海外的一个小舢板。

五、救星 (1211 — 1301)

已是亚洲小国的东罗马,西面有家难回,东面是咄咄逼人的塞尔柱突厥帝国,正惶惶不可终日间,一个谁也想不到的救星却从天而降,蒙古大军的铁骑铮铮而来。

蒙古前后三次西征,我们熟悉的哲别和靖哥哥的原型郭侃都先后登场。向西,蒙古人在东欧全歼了七万德国波兰联军,顺带扫平了东罗马的宿敌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向西南,蒙古人灭亡了阿拉伯阿拔斯帝国,重创了塞尔柱土耳其帝国及其后继罗姆苏丹国,并收服了中东十字军小国。铁蹄踏遍周遭,见神杀神的蒙古大军却唯独漏掉了东罗马帝国,不是因为它强大,而是因为此时的东罗马实在小如沧海一粟,根本就不在蒙古人的进攻方向上。

东罗马倒是趁此良机,偷袭君士坦丁堡,赶走拉丁帝国,夺回了东罗马帝国的故土。不光如此,米海尔八世还与蒙古人订立攻守同盟,东罗马再次起死回生。

六、轮回 (1301 — 1461)

同样被蒙古人释放出来的沧海一粟还有一个当时隶属于罗姆苏丹国的小小侯国 — 奥特曼,不对,奥斯曼。当罗姆苏丹国被蒙古铁骑碾碎之后,奥斯曼侯国宣布独立,很快就壮大成为震撼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铜浇铁铸一般的君士坦丁堡,奥斯曼聪明地选择绕城而去,先夺取希腊、保加利亚,一直打到匈牙利。君士坦丁堡完全成了一座孤岛,整个东罗马战舰只剩下船长室和两根桅杆露出水面。1453年,在巨型火炮的轰击下,千年帝都君士坦丁堡终于陷落了,最后一任舰长君士坦丁十一世冲向敌阵,与舰偕亡。剩下的两根桅杆 — 特拉布宗帝国和摩利耶几年后也相继沉没,海面上再也没有一丝东罗马的痕迹。

西罗马,始于罗慕路斯,终于罗慕路斯;

罗马共和国,始于布鲁图,终于布鲁图;

东罗马,始于君士坦丁,终于君士坦丁。

世事轮回,不外如是。

七、余波

早在阿拉伯人、塞尔柱突厥人、奥斯曼人潮涌而来的时候,就有大量的东罗马学者逃往意大利。1294年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将大图书馆劫掠一空,带回了更多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献。因为基督教会的压制,同样的文献在西欧已经尘封了成百上千年。终于,彼得拉克、但丁们发现了古罗马竟曾如此辉煌,在神的世纪之前,竟还有个如此耀眼的人的世纪。

文艺复兴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对天主教会的反抗也如火如荼,最终导致了天主教大分裂,新教独立而去。东罗马也算是报了当年教皇见死不救的一箭之“仇”。

随着东方的敌人越来越强,东罗马对东地中海的控制也越来越弱,欧洲通往东方的商路也越来越危险。为了找寻更安全的商路,也为了摆脱热那亚、威尼斯、奥斯曼对贸易的控制,西欧诸国开启了影响深远的大航海时代。之后,人们终于发现地球真的是圆的,几百年后的中华帝国也终于发现,强敌竟然可以来自海上。

首都陷落前夕,不少东罗马贵族逃往同为东正教的莫斯科公国。东罗马灭亡后,莫斯科大公迎娶了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承继了东正教和东罗马的双头鹰,自称第三罗马,并以凯撒(即沙皇)自居。不过这就像后来的德意志第一帝国和法西斯意大利都自称第三罗马一样,纯属往脸上贴金了。

至此,东罗马帝国曲终人散,远处的声音又再度响起:“我不创造伟业,我只是伟业的见证者;我也不创造历史,我只是历史的搬运工。”